<table id="p7f37"></table>
  • <var id="p7f37"></var>
  • <form id="p7f37"><small id="p7f37"></small></form>

      <table id="p7f37"><small id="p7f37"></small></table>
    1. <var id="p7f37"></var><form id="p7f37"><th id="p7f37"><sub id="p7f37"></sub></th></form>
      <ins id="p7f37"></ins><table id="p7f37"><small id="p7f37"><thead id="p7f37"></thead></small></table>
      <form id="p7f37"></form>
        1. 文章
          • 文章
          搜索

          025-86679153

          睿立方觀點

          RECUBE VIEWPOINT

          首頁 >> 睿立方觀點 >>原創觀點 >> 睿觀點 | 城投類企業參與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的策略選擇
          详细内容

          睿觀點 | 城投類企業參與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的策略選擇

          摘要:

          現階段發展循環經濟已成為我國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在要求,對保障國家資源安全,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大意義。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打造循環經濟產業園已成為地方政府推動園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十四五”期間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任務。地方政府及城投類企業應積極推進各類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

          一、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概述

          (一)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的含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2018年修正),循環經濟是指在生產、流通和消費等過程中進行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即“3R”原則:Reduce、Reuse、Recycle)活動的總稱。其中減量化是指在生產、流通和消費等過程中減少資源消耗和廢物產生;再利用是指將廢物直接作為產品或者經修復、翻新、再制造后繼續作為產品使用,或者將廢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為其他產品的部件予以使用;資源化是指將廢物直接作為原料進行利用或者對廢物進行再生利用。

          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就是按照循環經濟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發展原則,改造現有的各類園區(包括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及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各類專業園區)空間布局,調整產業結構,突破循環經濟關鍵鏈接技術,合理延伸產業鏈并循環鏈接,搭建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創新組織形式和管理機制,實現園區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和廢物“零排放”,不斷增強園區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的意義

          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是我國立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發展階段,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內在要求和具體體現,對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資源能源安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最終實現經濟、社會、政治、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經過多年發展建設,目前我國各地各類型產業園區已形成較大存量規模,伴隨著工業企業“退城進園”以及農業、服務業的集約化、規;l展,各類產業園區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和地區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根據賽迪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光是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30家)和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69家)合計GDP總量就達29萬億元,占全國GDP比重高達25.3%。與此同時,產業園區也成為能源資源消耗、各類污染物產生或排放的集中區域,目前很多園區受到土地、資源、環境等因素的制約,迫切需要提高資源產出率和降低區域環境風險。因此對現有產業園區進行循環化改造勢必成為各地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著力點和主抓手。

          二、“十四五”是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重大機遇期

          (一)政策體系日益完善,引導、監管循環經濟發展

          國務院2005年7月2日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22號),作為綱領性指導性文件,拉開了我國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序幕!吨腥A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2009年1月1日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循環經濟進入法制化管理軌道。此后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支持體系不斷豐富完善。

          2021年7月1日,國家發改委印發《“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發改環資〔2021〕969號),從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全過程對“十四五”時期循環經濟發展作了系統部署,明確了三大任務、五項重點工程及六大行動,其中就包括鼓勵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以及對現有產業園按照“一園一策”原則逐個制定循環化改造方案,要求具備條件的省級以上園區2025年底前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達到5萬億元。政策保障方面,文件提出從健全法律法規、完善循環經濟統計評價體系、強化行業監管等方面加強循環經濟發展規范性,利用政府綠色采購、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綠色金融產品創新等財政金融措施引導、監管循環經濟發展。

          表2-1 “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目標

          指標

          2020年數值

          2025年目標值

          主要資源產出率

          比2015年提高約 26%

          比 2020 年提高約 20%

          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

          86%

          保持在86%以上

          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

          56%

          60%

          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

          50%

          60%

          廢紙利用量

          5490萬噸

          6000萬噸

          廢鋼利用量

          2.6億噸

          3.2億噸

          再生有色金屬產量

          1450萬噸

          2000萬噸

          (二)科技水平穩步發展,支撐、賦能循環經濟發展

          發展循環經濟的核心是在生產前端對資源的高效利用、在過程中端對產品的再利用和在消費后端對廢物的資源化再利用,整個鏈條對一個國家整體技術水平、工藝和裝備實力要求極高,涉及到清潔生產技術、替代技術、減量化技術、再利用技術、資源化技術、無害化技術、系統化技術、環境檢測技術等關鍵技術及支撐設備。

          自國務院2006年將循環經濟技術列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以來,通過多年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我國相關技術和裝備發展水平已得到全面提升。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工業體系最為完整的國家,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并系統性地向中高端發展階段邁進。隨著工業水平和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科研實力也日益強大,從應用科學的全面突破走向對基礎科學的深入探索。

          另外隨著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5G、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革命迅猛發展,通過建設智慧園區或智慧城市系統,可以形成統一的數據采集、傳輸、處理、應用平臺,極大提高園區內各經濟主體的信息協同性和生態共生度,實現循環經濟產業鏈各個環節的高效銜接。

          系統完整的工業體系、日益提升的研發能力、逐漸成熟的循環經濟技術及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正是我國大力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發展循環經濟的底氣所在。

          (三)發展、消費理念不斷提升,推動、拉動循環經濟發展

          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我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得到極大發展,經濟發展理念和社會消費理念也隨之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經濟發展理念已轉變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即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在供給端對循環經濟發展起到推動作用。過去資源依賴型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對我國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帶來的水污染、空氣污染、噪聲污染等問題嚴重影響到人們的生產、生活,隨著物質生活和精神追求水平的提高,我國居民生活、消費理念正進入以綠色、環保、健康為新風尚階段,在需求端對循環經濟發展起到拉動作用。

          總之,“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循環經濟有機遇、有能力、有動力,各地方政府和城投類企業應充分抓住重大戰略機遇期,大力推進各類園區循環化改造。

          三、城投類企業參與園區循環化改造的策略選擇

          城投類企業參與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應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的意見》(發改環資〔2012〕765號)、《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做好“十四五”園區循環化改造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發改辦環資〔2021〕1004號)等文件要求,以“布局優化、產業成鏈、企業集群、物質循環、創新管理、集約發展”為指導原則,既可以以城市建設運營主體身份對自主運營產業園區進行循環化改造,也可以以區域產業升級引領者身份為其它各類企業、園區提供循環化改造技術服務。

          (一)科學制定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園區布局

          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是一項系統工程,城投類企業在綜合考慮地方發展需求、園區現有產業結構和環境承載能力基礎上,應按照“一園一策”原則,首先制定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對園區空間布局、功能分區進行統籌規劃。

          一是進行園區布局總體設計或優化。循環化改造前,產業園區入駐企業一般布局比較隨意、散亂,城投類企業應根據企業間物質流、能量流關聯性,重新改造園區內企業和基礎設施的空間布局,體現產業集聚和循環鏈接效應,實現土地的節約集約高效利用。

          二是保障各類基礎設施的共享。通過對園區內道路、供水、排水、供電、供氣、供熱、通訊、建筑等基礎設施進行綠色化、循環化建設或改造,推進園區土地、能源、水的集約利用。如充分利用園區閑置土地、屋頂等空間,發展分布式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實現清潔能源替代;通過發展熱電聯產,實現電、熱、汽的協同供應、梯級利用、回收利用;通過打造供水—排水—污水處理—中水回用的水循環體系,最大限度實現節約用水。

          三是加強污染集中治理。加強廢水、廢氣、廢渣、生活垃圾等污染物集中治理設施建設及升級改造,實現污染治理的專業化、集中化和產業化,逐步實現園區廢棄物“零排放”。

          (二)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持續優化鏈接水平

          在企業引入方面,應按照“橫向耦合、縱向延伸、循環鏈接”原則,聚焦當地現有優勢主導產業和政府“十四五”規劃中鼓勵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嚴格設置技術、能耗、排放等環境準入標準,實行產業鏈招商、補鏈招商、強鏈招商,不斷提升園區企業間循環鏈接廣度和深度,實現企業間廢物交換利用、能量梯級利用、廢水循環利用,以此促進原料投入和廢物排放的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形成高效循環的園區生態系統。同時,還應對園區企業建立動態的調整機制,對不達標的企業進行動態淘汰、替換,發揮對園區已有企業的激勵約束作用,同時也能保障園區整體循環水平的動態調整優化。

          (三)加強智慧園區建設,提升運營管理效率

          現階段智慧園區系統已成為提升園區運營管理效率的主要載體,城投類企業應通過建設智慧園區平臺,形成完整的園區各項數據采集、傳輸、處理、應用能力,實現對園區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的數字化、可視化管理,方便對園區資源產出率、廢物再利用和資源化率等循環經濟特征指標進行實時監控、風險預警,輔助園區管理人員對循環鏈條薄弱環節進行優化決策,極大提高園區運營管理效率和效益。此外,城投類企業還應將智慧園區系統作為公共服務平臺,對入駐企業開放共享,在提升技術服務、金融服務、市場服務、人才服務、政務服務等公共服務供給效率的同時,可以提高企業間的信息協同性和生態共生度,進一步促進循環鏈條各個環節的高效銜接。

          (四)引入外部合作機構,開展相關技術服務

          隨著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體系的完善,如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執行,企業、園區發展循環經濟既有自身為追求經濟效益而產生的內部動力,又有政策層面要求規范發展、加強監管帶來的外部動力,因此循環化改造相關技術服務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城投類企業可以利用區域政府資源和市場資源優勢,引入科研院所、園區運營商、專業技術廠家等外部合作機構補齊技術、資金、管理短板,為區域內企業、產業園區提供循環化改造方案設計、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節水管理、環境污染治理等相關技術服務。

          四、結語

          面對歷史性發展機遇,城投類企業應抓住機會,整合資源,培育能力,積極參與推動區域內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既可以促進自身業務轉型,又能引領、推動區域循環經濟整體發展。另外應充分認識到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屬于技術、人才、資本密集型業務,城投類企業在開展業務時應積極引入外部合作者,并積極爭取政府在資源能源定價、產權、財政稅收、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給與政策支持。

          • 电话直呼

            • 13696741207
            • 18952084089
            • 13696741207
          • 關注官方公眾號

          返回頂部 seo seo
          亚洲手机在线a v 中文字幕,狗狗为什么晚上想进主人的门,国产精品无卡99er亚洲

          <table id="p7f37"></table>
        2. <var id="p7f37"></var>
        3. <form id="p7f37"><small id="p7f37"></small></form>

            <table id="p7f37"><small id="p7f37"></small></table>
          1. <var id="p7f37"></var><form id="p7f37"><th id="p7f37"><sub id="p7f37"></sub></th></form>
            <ins id="p7f37"></ins><table id="p7f37"><small id="p7f37"><thead id="p7f37"></thead></small></table>
            <form id="p7f37"></form>